- 軟件大小:5.96M
- 軟件語言:中文
- 軟件類型:國產軟件
- 軟件類別:免費軟件 / 教育學習
- 更新時間:2019-10-09 10:13
- 運行環境:WinAll, WinXP, Win7, Win8, Win10
- 軟件等級:
- 軟件廠商:
- 官方網站:暫無


24.09M/中文/0.0
15.34M/中文/10.0
19.29M/中文/10.0
32.29M/中文/10.0
7.59M/中文/5.0
2020中醫綜合考研大綱電子版原文是一款非常好用的考研大綱備考材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原文解析和doc兩個版本,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來進行選擇學習,目錄清晰,查閱方便,講解詳細,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到綠色資源網下載使用!
中醫綜合--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全國統考科目之一,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醫藥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攻讀碩士學位所需要的中醫藥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中醫藥學專業優秀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Ⅰ考試性質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是為醫學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而設置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目的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攻讀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所需要的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基本技能。評價的標準是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優秀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中醫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Ⅱ考查目標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考試范圍包括臨床醫學人文精神,基礎醫學中的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臨床醫學中的中醫內科學和針灸學。臨床醫學人文精神重點考查醫學職業責任意識、醫患溝通能力、醫學倫理法規等基本職業素養;基礎醫學部分重點考查中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臨床醫學部分重點考查運用中醫學的理論知識,對臨床常見病進行辨證論治,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中醫學理論知識以及醫學人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為:
1.熟悉記憶:熟悉記憶中醫學基礎理論,診法與辨證,常用中藥的藥性功用,方劑的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義,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臨床常見病證的辨證論治規律、醫學人文等知識,并準確理解相關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斷:運用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解釋病癥發生發展及診治的機制,并對常用中藥、方劑、腧穴、治法及病癥進行分析與判斷;運用醫學人文相關知識,分析判斷醫患溝通、醫學倫理法規等問題。
3.綜合運用:綜合運用中醫學基本理論和方法,闡釋有關的理論問題,并對臨床常見病癥進行診斷、立法、遣藥處方、針灸治療;綜合運用醫學人文基本理論和方法,解決臨床和醫學研究中常見的倫理法規等問題。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中醫基礎理論 約13%
中醫診斷學 約13%
中藥學 約13%
方劑學 約13%
中醫內科學 約28%
針灸學 約14%
臨床醫學人文精神 約6%
四、試卷題型結構
A型題 第1—36小題,每小題1.5分,共54分
第37—81題,每小題2分,共90分
B型題 第82—105題,每小題1.5分,共36分
X型題 第106—165題,每小題2分,共120分
Ⅳ考查內容
一、中醫基礎理論
(一)緒論
1.中醫學的基本概念。
2.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對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義。
歷代著名醫家對中醫學理論的充實和發展。金元四大家、溫病學派的主要貢獻。
3.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1)整體觀念:機體自身的整體性,內外環境的統一性,以及在中醫學生理、病理、診法、辨證和治療等方面的體現。
(2)辨證論治:證的概念,辨證與論治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的含義及運用。
(二)精氣、陰陽、五行
1.精氣學說
(1)精氣的基本概念。
(2)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精氣是構成宇宙的本源,精氣的運動與變化,精氣是天地萬物相互聯系的中介,天地精氣化生為人。
(3)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對精氣生命理論構建的影響,對整體概念構建的影響。
2.陰陽學說
(1)陰陽的概念及事物陰陽屬性的相對性。
(2)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陰陽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長平衡、相互轉化的含義及其在自然界、人體生理病理上的體現。
(3)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用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3.五行學說
(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屬性的推演與歸類,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說明自然界的變化與臟腑形體官竅的聯系,五臟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系,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與傳變,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
請描述您所遇到的錯誤,我們將盡快予以修正,謝謝!
*必填項,請輸入內容